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

第26章 演讲时,她突然掏出子弹

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大厅,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。德明饭店的大理石厅堂内,衣香鬓影,觥筹交错。西装革履的银行家、工厂主和外国商人们手持香槟,低声交谈,空气中弥漫着雪茄与香水的气息。

弗兰西丝一袭墨绿色丝绒长裙,指尖在三角钢琴上流淌出舒缓的旋律。琴声未歇,大厅侧门被推开,史沫特莱大步走了进来——她依然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八路军军装,在一众华服中显得格外醒目。

"女士们,先生们!"她微笑着向满堂宾客致意。

汇丰银行的经理率先上前,摘下礼帽微微欠身:"史沫特莱女士,收到您的请柬,我立刻推掉了所有应酬。"

"感谢您的到来。"她颔首致谢,随即走向钢琴旁的临时舞台。弗兰西丝的琴声适时转为《渔光曲》的前奏,史沫特莱深吸一口气,歌声如清泉般流淌而出:

云儿飘在海空

鱼儿藏在水中

……

她的嗓音并不华丽,却带着战地特有的沧桑与力量。最后一个音符落下,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

突然,史沫特莱从军装口袋掏出一枚子弹,高高举起。琴声戛然而止,大厅瞬间鸦雀无声。

"诸位可认得这个?"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疑惑的面孔。

"这不就是颗子弹嘛。"有人小声嘀咕。

"没错。"她的手指微微颤抖,"但这颗子弹,是从一位八路军将领的腿部取出来的——本该射穿我的头颅。”

满座哗然。史沫特莱的声音陡然提高:“八路军将领为了救我,把子弹给挡在自己身上了。我亲眼看见,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,八路军的医生给这位伤员动手术。当时,伤员的伤口已经溃烂,周围全长成腐肉。为了清理创面,取出体内的子弹,医生需要一刀一刀地割去这些腐肉。由于神经没有被麻醉,医生每一刀割下去,都会让伤员产生钻心裂肺的疼痛。可我们的八路军伤员,为了配合医生,死死咬着毛巾,愣是没喊一声疼。手术整整动了21刀。就因为八路军连基本的麻药也不具备,才让我们可敬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受伤后,还要在手术台上再次经受熬……”

史沫特莱讲到这里,泪水已在她眼眶中打转,却倔强地不肯落下。她强抑悲愤,哽咽着说:“先生们,八路军的将士们为了抗击侵略者,在前线浴血奋战,受伤流血。可是,他们连一点起码的消炎止痛药品都没有呵!先生们,你们口袋里的零钱,可能就是某个战士活下去的希望......"

大厅死一般的寂静。突然,怡和洋行的董事猛地站起来,支票本"啪"地拍在桌上:"我捐五千!"

仿佛堤坝决口,人群瞬间涌向捐款箱。金条、美钞、珠宝...各种财物雪片般落下。

史沫特莱筋疲力尽,颓然坐下。

第二天,身着八路军军服的史沫特莱来到美国驻华大使馆。

戴维斯穿着一件皮夹克迎了出来,笑着握住史沫特莱的手,惊讶地说:"啊,原来是史沫特莱女士!我还以为来的是一位八路军女将军呢!"

史沫特莱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,微笑道:"我是带着华北抗日的风尘来的。穿着这身军装来见您,希望您不会见怪。"

戴维斯略显歉意地耸了耸肩:"您突然来访,我都来不及换上正装。您也别见怪才好。"

"大使先生如此热情,我很高兴。"史沫特莱真诚地说。

戴维斯引她入内,边走边说:"您在山西前线的报道让我印象深刻。通过您的文字,我们了解到了八路军在敌后抗战的英勇事迹。"他顿了顿,问道:"卡尔逊参赞到八路军总部与您见面了吗?他在那边情况如何?"

"卡尔逊已经前往五台山前线了。"史沫特莱从包里取出一封信,"这是临行前他托我转交给您的信。八路军总部特意派了一个机枪班护送他穿越日军封锁线。"

戴维斯接过信,惊讶地说:"卡尔逊真是个冒险家!他这种举动,该不会是受您的影响吧?"

史沫特莱眼中闪过一丝狡黠:"或许,也有可能是受到您的指使呢?"

"请坐!"戴维斯笑着示意沙发,"不管是谁的影响,我认为他和您一样,都是充满冒险精神的人。"

落座后,史沫特莱正色道:"大使先生,其实我今天是有事相求。"

戴维斯点点头:"请说,有什么我能效劳的?"

"中国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,"史沫特莱神情凝重,"特别是八路军,缺乏正规医生、药品和医疗设备。很多本可以挽救的战士因此牺牲。我希望美国政府能给予八路军医疗援助。"

戴维斯面露难色,摇了摇头:"很抱歉,目前我们恐怕无能为力。这类援助需要国会批准。"

"为什么?"史沫特莱追问,"即便不能援助中国,美国也不该继续援助日本啊!"

戴维斯露出困惑的表情:"我们向日本提供援助了吗?"

"当然!"史沫特莱语气坚定,"美国对日战略物资出口大幅增加,杜邦公司甚至将炸药原料的专利都授予日本三井公司。我说的没错吧?"

戴维斯笑了笑:"商人逐利,战争对他们而言只是生意。"

"但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也好不到哪去。"史沫特莱直言不讳。

"我知道您的观点,"戴维斯点头,"我读过您在《曼彻斯特卫报》上的文章,批评美国向日本出售军需物资是自掘坟墓。"

史沫特莱加重语气:"如果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被商业利益左右,必将走向灾难。"

"不至于这么严重吧。"戴维斯不以为然。

"您读过《田中奏折》吗?"史沫特莱反问,"建议您好好研读——如果您能理解的话。"

"我知道,"戴维斯平静地说,"文件预言日本要征服中国就必须与美国开战。但我们不认为日本能主宰远东。"

史沫特莱严肃地警告:"日本这把屠刀,正是美国亲手递上的。它几乎所有的战争物资都依赖进口,主要来自美国。如果日本征服中国,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!"

"不会的,"戴维斯自信地摇头,"到那时日本早已精疲力竭。"

"我明白了,"史沫特莱叹息,"您的观点代表了美国现行的远东政策。"

戴维斯坦然承认:"确实如此。"

史沫特莱激动起来:"这就是美国标榜的中立?我为这样的政策感到悲哀!中国的游击区至今未获任何援助,连重庆政府都在封锁他们。但正是这支力量,阻止了中国向法西斯投降!"

戴维斯沉思片刻:"这样吧,周日我将举办午餐会,邀请各界人士。您可以借此机会募捐,间接援助八路军。您觉得如何?"

史沫特莱眼前一亮:"好主意!谢谢您,大使先生,我一定准时参加。"

戴维斯起身相送:"期待您的光临,祝您成功!"

"再见!"史沫特莱与戴维斯握手告别。

回到弗兰西丝的住所,史沫特莱难掩兴奋,一进门就脱下外套,迫不及待地说:"弗兰西丝,我今天去了美国大使馆,和戴维斯大使谈了很久!我们要争取更多国际力量支援中国抗战。"

弗兰西丝放下手中的书,惊讶地说:"这可不像你。上次你还说美国大使馆给你惹了不少麻烦?"她起身为史沫特莱倒了杯茶,袅袅热气在两人之间升起。

"时局不同了。"史沫特莱接过茶杯,眼中闪烁着光芒,"现在我这个'采访过八路军的外国记者'身份反而成了通行证,那些西方外交官都抢着要见我。"她抿了口茶,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。

弗兰西丝轻笑着摇头:"我敢打赌,他们是想通过你搭上八路军的关系吧?这些外交官最会打算盘了。"

"你说得对,但也不全对。"史沫特莱将茶杯放在茶几上,"戴维斯和其他人不太一样,他是个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外交官。你知道吗?他不仅认真听取了我的建议,还主动提出要协助我们筹办募捐活动。"

"这倒是出乎意料。"弗兰西丝若有所思地托着下巴,"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欧洲战事吃紧,美国人也在重新评估远东局势。也许他们终于意识到支持中国抗战符合他们的利益?"

史沫特莱站起身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硝烟未散的天空:"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只要能帮到前线的战士们,我都愿意尝试。周日大使馆要举办一场午宴,戴维斯邀请我出席,这是个难得的机会。"

弗兰西丝走到她身旁,轻轻握住她的手:"你总是这样,为了理想奋不顾身。但答应我,一定要小心行事。现在的重庆,各方势力错综复杂..."

"我知道。"史沫特莱转身给了好友一个坚定的拥抱,"但有些事,总要有人去做。"

弗兰西丝指着史沫特莱身上穿着的八路军军服,问:“你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,都是这么一身打扮吗?”

“当然呀,这套军装是我唯一的社交礼服。”史沫特莱幽默地说。

弗兰西丝问:“那么,你还打算穿这件‘礼服’去参加美国大使馆举办的午餐会吗?”

史沫特莱被弗兰西丝这一问,心生疑虑:“这……要不,我去借一套漂亮的服装去,你看如何?”

弗兰西丝笑了笑,意味深长地说:“你是一个聪明人,用不着我来提醒。你的服装问题我来解决!”

参考书目:

1、《中国的战歌》,(美)艾格妮丝·史沫特莱著,江枫译,作家出版社,1986年出版。

2、《史沫特莱——一个美国激进分子的生平和时代》,(美)珍妮斯·麦金农、斯蒂芬·麦金农著,汪杉、郁林、芳菲译,中华书局,1991年出版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